首页 > 百科 > “听得懂话”的女理发师爆火!有人排队8小时找她剪发……本人发声
2024-11-07

“听得懂话”的女理发师爆火!有人排队8小时找她剪发……本人发声

说到理发,每个人都有“失败”经历吧?要么是发型和想象中的差距太大,要么是理发师的理解有误。有网友吐槽“没人能笑着从理发店走出来”。

最近,名叫“发型师晓华”的账号突然爆火,这位发型师会仔细聆听顾客想法。网友们说“听得懂话的理发师终于出现了”,还有网友强烈建议她“全国巡剪”。

“晓华”本名李静,在湖南怀化与丈夫共同经营一家理发店。她的手艺究竟有多好?又是如何理解并实现顾客需求的?

“剪完连眼神都自信了”

李静今年33岁,她与丈夫共同经营的理发店名叫“靓点”,如今已经开了11年。这家理发店面积仅有二三十平方米,却寄托了她对生活全部的理想。

作为理发师,李静善于解读每一位顾客的要求。她能领会“保持原样吧”“整体短一点”“两边短一点”等诉求,并且给对方剪得精精神神。

面对“你看着来,怎么好看怎么剪”这种“魔鬼”需求,李静也有办法——剪的过程中商量着来就行了。

今年2月,出于为店铺引流的目的,李静开始尝试拍短视频。意料之外的是,仅一个月左右就出了一条爆款。这增强了李静的信心,她发现“原来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”。

李静的视频中没有营销话术,也不卖弄专业术语,却让人“看了就停不下来”。每一个被李静用剪刀“伺候”过头发的人,都会变得不一样,“剪完连眼神都自信了”。

赢得口碑的密码是“沟通”和“理解”

在李静看来,赢得口碑的密码其实很简单,就是“沟通”。比如有顾客拿照片来让她照着剪,她会先告诉顾客,自己只能做到有点类似,剪不成一模一样。如果对方同意,就可以开始剪,“不同意的话,肯定要先说清楚我能剪出什么效果。”‍

除此之外,重要的还有“理解”。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,李静可以第一时间意识到对方的本质需求。比如那些“只剪一点点”的顾客,李静会先确认对方的剪发频率,如果对方一个月剪一次头发,她就会按一个月头发生长的长度去剪,“大概是小拇指一小节的一半”。

李静说,她也有过“听懂了但做不到”的阶段。最开始的时候,丈夫不让她上手给顾客剪头发,她只能在一边配合,但就这样看着、学着,凡事多留心,李静逐渐自学成才。

“我会继续剪头发”

李静火了之后,不少网友注意到,李静的直播间观看人数有时会超过十万人。有网友发现,不只普通网友在看剪发直播,还有全国各地的“Tony”在组团观看直播“偷师”。

理发店里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,有人专门从外地赶过来,排8个小时的队,就为了见识下她的手艺。还有很多同行跑来“进修”,不但跟着她学剪头发,还“交作业”。

虽然出名了,但李静理发的价格依然是男士30元,女士45元。因为精力有限,她只能把顾客控制在一天30人左右。李静直言,虽然现在很累,但也很开心。

面对赞美,李静表示,自己的技术并没有多好,“只是少一些失误”。李静不建议大家专程来找她剪头发,但她欢迎大家来美丽的怀化旅游,在这个前提下,可以“顺路来剪头发”。

被问及对未来的计划,李静表示,将未来握在持剪子的手里,是一件很踏实的事。认真将每位顾客的要求听进去,让大家满意。她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回答道:“将来的打算吗?剪头发啊!”

【媒体评论】

“人民理发师”晓华火在返璞归真

澎湃新闻发表评论指出:

人们对李静的热捧,热度之高令人有些难以想象。顾客在店外排起了长龙,众多网友呼吁李静“全国巡剪”。怀化当地还在理发店前提供免费矿泉水、免费盒饭,安排志愿者提供怀化文旅相关咨询服务,甚至推出了游客凭理发店“打卡照”可免费游览景区的服务。不夸张地说,李静以一己之力助推着当地文旅产业。

李静之所以出圈,首先源自于她的手艺,许许多多的顾客都“笑着走出了理发店”。对于一些非常模糊的甲方要求,她都能恰到好处地拿捏,这也是网友评价“听得懂话”的来源所在。

当然,手艺并不是全部,人气还来自于李静整体的职业气质。她的打扮造型朴素,和丈夫一起经营理发店十多年,连店名都透着一股“返璞归真”的味道——靓点理发店。店面简洁大方,收费也很亲民。这些平平无奇的观感,叠加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,才让她显得如此与众不同。

更关键的是,这些和人们熟悉的所谓“高端理发店”形成了鲜明反差——一个生僻字叠加外文的花哨店名,“创意总监”“首席造型师”之类炫人眼目的名头,到处是产品推销、预付办卡甚至突然跑路的套路,动辄三位数甚至四位数起步的价格等等。还有一些天价理发店,屡屡成为社会热点新闻。

此外,也有报告显示,2021年,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美容美发门店平均客单价已经分别达到了263.1元/位和260元/位,三、四、五线城市分别达到了211元/位、170.7元/位和157.5元/位。理发越来越贵、套路越来越多,已经成了一种普遍印象,这让很多人感到厌倦。

李静的出现,满足了人们的一种期待:人们希望生活服务可以朴实一些、纯粹一些,回归服务的本义——倾听消费者的心声,用质量去征服消费者,而不是用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去套路消费者。

不过,人们的弦外之意恐怕不仅仅在于美发行业。近些年,服务市场涌现出的“晓华”式的人物也并不少。比如,活跃于北京高校圈的“鹅腿阿姨”,南京“10元咖啡阿姨”等,一些小商贩、个体户凭借自己的真诚和拼搏在互联网上走红,人们交口称赞。

无论如何,李静也只有一双手,她不太可能真正满足万千网友的需求。人们之所以热捧她,也不见得是真的指望让李静为自己理一次发。人们其实是以自己如同行为艺术般的互动形式,去致敬一种朴素的劳动精神,试图去重塑颠扑不破的道理——努力生活、踏实打拼的人,就应当得到善待。

或许在一些人看来,辐射范围非常有限的小商贩、个体户,出圈到了这个程度,颇有点难以理解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也并不奇怪:为他们点赞,何尝不是为自己加油呢?努力就有回报,踏实终会被看见,我们每一个人不都在期待着这样的生活逻辑吗?

和这些人物共鸣,终究是我们寄托社会关怀的一种方式。